不過,到雲南之前,我還真不知道過橋米線什麼味道,腦中對過橋米線的幻想,大概就跟粿條長得差不多吧。這一次在昆明住的駝峰客棧下方,就有一家遠近馳名的"橋香園"過橋米線店,我們在昆明的兩天,幾乎餐餐都在這一家解決。
圖:開心的Dora和大到可以放臉的碗公。
去雲南之前,台北的雲南餐廳,我一家都沒吃過。但是要是問起我雲南有名的美食是什麼,我保證第一個就說出"過橋米線,破酥包"。開玩笑,沒吃過豬肉也要看過豬走路嘛,這點常識還是要有的是吧!!
這一家很有趣,他的米線分成多種價位,從八元到四十元人民幣都有。依照價格的不同,名稱從舉人麵線到狀元麵線叫著,你要什麼麵線就跟穿梭在店中的服務生說一聲,他就幫你送來。這家店呢,因為遠近馳名,所以到了用餐時段,要找個位子簡直困難。你得擠在桌與桌中間,眼睛盯著哪些人快吃完快離開了,慢慢挪向他們身邊,等到他們站起後,再一邊快速坐下,一邊高聲呼喚你的同伴說位子找到了。如果你點的東西高檔一點(一人高於12還是15元的樣子),還有包廂與比較寬敞的貴賓室可以享用;不過我們每次點的都是最普通的,除非真的找不到位子啦,不然也不真的想往包廂擠,只想找個乾淨的位子吃米線跟滷味就好。
圖:大碗雞湯,高溫小心燙。左邊的小盤有肉片蔬菜安鶉蛋菊花瓣等配料,右邊小盤為米線,吃的時候依序放進湯裡即可。前面堆著的是滷味三盤,由左道右分別為海帶、豬尾巴以及豬腸。吃完不撐的不是人。
圖:先放肉片,再放青菜,最後把米線放進湯裡就可以吃了。
第一次吃米線,應該沒有人不會被它的巨無霸大碗嚇到。那個碗裡面裝的是雞湯,因為要把配菜的肉片燙熟,所以湯的溫度很高,端湯的服務生要端住這些又燙又重的大碗,沒有點真功夫可不行。米線跟配料呢,另外有小盤子裝著,得要自己放進湯裡。我一開始還真不知道該拿這些又是肉又是菜的配料,還有那一大盤米線怎麼辦才好;還好隔壁的三位當地同胞的米線也才也剛點,所以我只要有樣學樣的照著他們的方式,把這些東西放進湯碗裡就好。
這裡除了米線,還有一個令人大排長龍搶破頭購買的滷味。這滷味也是橋香園的,它在店外開了個窗口,要買的人得去排隊買好,再帶進店裡吃。滷味攤的生意跟米線一樣好,不排隊是買不到的;但是,你以為只要排隊就買得到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在那兒啊,排隊是門學問,Dora跟我的段數極低,無論排多久都擠不進去;等你終於接近點餐區了,準備開口點菜了,馬上會有另一位同胞搶過你的臉,大聲說出他要的東西,完全無視你的存在。接著,若是又有另外一兩位同胞,同時對裏面的小姐吆喝順便再往前卡個位的話,你就更輸了,點到東西的時間遠比預計進度緩慢,很沒輒。
圖:也許,期貨交易員在這裡比較容易點到菜。這邊簡直是戰場啊。
不過,即使我們對排隊的認知是這麼不同,我還是得說,為了這滷味,無論被擠出來多少次我都無所謂,因為真的很好吃量又多,價格也非常便宜。我們在昆明時就已經買了兩次,帶進店裡吃;離開昆明去機場搭機時還又去買了一次,買了一大堆糖醋排骨跟涼拌蓮藕,在候機室一邊等飛機一邊拿手抓著吃,竟然也給我們吃光光了。
基本上說老實話,若是要拿滷味跟米線作比較的話,我大大推荐滷味。當然麵線也非常好吃,都不賴不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