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不想為ITI說什麼好話
但是這篇報導未免也太偏頗不實了點

本來看這文章心情沒啥起伏
偏偏最後一句亂寫一通 讓我打從心底看不起這記者 

的確 課程內容不太跟得上潮流
這些我們當學生的 都稍有感觸
甚至多次跟學校反應 希望能夠多學點真正符合需求的課程

但是  這位記者寫新聞的方式
太過諷刺誇張 讓我不禁覺得
他一定是吃了什麼貿協的虧 才會寫出這些略帶酸氣的文章

畢竟 會喝紅酒會跳舞  至少也算成就一件
說不定會品酒跟跳交際舞的人  在某些時候 比碩士畢業還有社會地位
但  若真如記者所說 ITI這「貴族學校」 專門教這些門面好看的課程
那麼  我們每天上日文上到臉發白 或是為了經貿考試熬夜讀書到凌晨
三不五時就相約一起掛病號 這種讀書方式豈不是太做作了點 

我也希望上課有這麼爽好嗎
但是畢竟已經花了時間在這讀書 繳了天價的學費
再怎麼樣也要唸點像樣的成就出來才值得吧

所以 管你記者怎麼寫
連 ITI 都能拼錯成 ITT
編輯新聞的嚴謹程度 也許沒有一般大眾期望的這麼高吧!


我絕對不是捍衛戰士 愛說些保衛學校的話 
只是看不過去這記者 憑著片面的了解 就否定我們所有的努力
未免太不專業了


[原文]  產業轉型,貿協培訓跟不上腳步 EMBA比貿協人才更搶手 

【文 / 孫稚堯】  

        一年超過十九萬元的學費,外貿協會人才培訓中心是經濟部為了培訓國際貿易人才所設立的「貴族學校」,專業課程裡,除了嚴格的語言能力培訓外,行銷、會計、法律、國際貿易樣樣都得學,其中還包括必修的國際標準舞、紅白酒品嚐、高爾夫球……等等的課程,培養出來的學生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國際貿易精英」的氣質。祇是,好看歸好看,這些精心調教出來的人才投入企業中管用嗎?

貿協時代優勢已漸流失 


對公司忠不忠誠經常是企業招募人才的第一考量。曾用過貿協培訓人才的一些中小企業老闆表示,貿協教出來的人「對薪水不但獅子大開口,對公司的忠誠度也比較低,目前有公司已將貿協人才列為拒絕往來戶!」 


在教學資源欠缺的年代,貿協人才培訓中心提供了一流的學習環境,為國家培育國際貿易人才。由於培訓中心提供了一個出國工作的跳板,與公務人員「鐵飯碗」的吸引力不相上下,不少莘莘學子為此趨之若鶩,當年報名的人數一年高達三千人,錄取的名額祇有兩百多人,錄取率不到八%。 

如今類似的進修班林立,每年又有一批批的ABC回國找工作,瓜分掉貿協的市場,如今每年報名的人數剩下八百到一千人不等。 


有趣的是,貿協的名聲也許不比從前,但學生的行情還是好得嚇嚇叫,外貿人才培訓中心主任溫月煪說:「我們畢業生的就業率從去年那一批來看,七月到十一月的就業率有九三%,剩下的七%有其他生涯規畫,平均每一個畢業生有九‧三個面試機會……」。 
 

業界對貿協人才評價兩極 


目前中心的畢業生在高科技公司就業的高達六十%;傳統產業方面則有二十%,主要分布在國際行銷部門,高科技公司裡的華碩、技嘉、友達……等等都會不定期去中心招兵買馬,溫月煪表示,華碩目前就有五十位以上的員工是貿協的校友,友達也有不少。 

對於外界認為員工忠誠度不高以及專業水準不夠的質疑,華碩人事部內部人員不但對貿協人才的素質給予肯定,還表示員工的離職率不高;友達科技行銷推廣部經理蕭雅文也說:「貿協的人才語言能力強、專業素養扎實」,她認為,「其實流動率高不高是與本身能力有關,他們本身的競爭能力強,所以相對的機會也比較多。」 


雖然華碩、友達等大企業都對貿協的人才充滿肯定,有些中小企業可不這麼想,已經將貿協畢業生列為拒絕往來戶的普利爾公司,就飽嚐貿協人才過河拆橋的滋味。普利爾的員工說:「貿協進來的人把公司當作一個跳板,剛滿一年就離職,對公司的忠誠度偏低,目前我們已經沒有聘請貿協畢業的學生。」 

對於這樣的指控,溫月煪坦承七個去普利爾公司就職的畢業生中,有三、四個不久就跳槽了,他無奈地說:「目前我們有加入道德與人格方面的訓練,但我們學生的平均年齡已經二十八歲,人格與個性早已經定型了,要改變也不容易。」 


在過去,貿協確實為台灣企業創造了不少具備拓展國際業務能力的人才。為了跟台大、政大等知名大學碩士班以及EMBA培訓出來的人做區分,溫月煪表示:「我們自己的定位是訓練可以獨當一面的中、低階主管。」 


課程不符產業轉型潮流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台灣產業逐漸轉型之際,某中小企業老闆認為未來這些貿協訓練人才可能會被時代淘汰。 


他表示,從前貿協的目的是替國家訓練國際貿易人才,也就是協助國外企業在台灣訂單,協助代工的性質,「但是台灣的企業在轉型,代工是必須被淘汰的一種型態,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熟悉跨國企業行銷通路的人才,貿協的人才欠缺這方面的知識。」 


八年前,第一位被華碩電腦錄用的貿協畢業生崔國斌,目前已經是華碩亞太地區業務的總經理,他認為:「ITT(貿協人才培訓中心的簡稱)的學生與MBA碩士生比起來,MBA碩士在個案討論與計量化分析方面比ITT的學生強,但是ITT畢業生在國際貿易技巧、業務技巧、國貿知識都比碩士生強一點……」。 


他表示,公司在選擇碩士畢業生與ITT畢業生時要考量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如果說,公司要擴展新市場或是業務,ITT學生無論是專業或外型上都比碩士生適合,但以大企業或已經穩定的公司來說,他們就比較喜歡用碩士畢業生,「因為外貿學生每一個看起來雖然都很好看,但是好像對數字方面的能力不足,像是數量分析、市場占有率如何計算、競爭者的占有率,貿協學生的訓練都相當有限。」


他指出,貿協培訓的重點是放在拓展國際貿易,例如如何把中小企業帶進國際舞台,但目前這個定義恐怕已經不能滿足台灣企業眼前的需求,「台灣的經濟角色已經在改變,現在比較偏重大企業,而大企業的經營需要全方位的人才,必須具備品牌的概念、以及計量化的計算能力……」。


從一九八七年開始,貿協人才培訓中心為國家以及不少企業培植不少人才,也確實因此強化中小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祇是在產業發展政策已改變的今天,貿協培訓人才的方式若不加以調整,恐怕再會跳舞、喝紅酒,都不免步入被淘汰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re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