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報 記者管淑平/編譯】2006.07.03

當美國「股神」巴菲特上周宣佈捐出個人85%資產,約300多億美元,相信不少人在讚許他的慷慨大方之際,私下夢想著如果獲贈這麼大筆錢有多好,不過科學分析顯示,當一個人的財富到了一定程度,金錢與快樂程度並不能成正比,真符合了「有錢買不到快樂」這句話。

一份針對近十幾年來全球個人財富的調查顯示,當一個人的年收入超過約1萬2000美元之後,更多的金錢其實並無法增加人生的滿足感,例如,1958年到1987年間,日本人平均收入增加五倍,但是國民快樂程度卻未見等比例的提高。

多年來研究財富與快樂之間關係的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教授賴雅德說,上述現象一部分原因在於,人們是靠著與他人比較來取得有錢的感覺,當全國收入都普遍增加,人們彼此之間相對的差異並未改變。

多年來研究經濟與快樂關係的美國學者伊斯特林的研究,以複雜的數學計算比較收入與人生幸福感,甚至顯示一年多賺5萬美元(約台幣161萬元)帶來的快樂程度,相當於夫妻把性愛活動頻率從一個月一次增加為一周一次。

但是如果一夕之間收到像巴菲特捐出的那種金額,一定很快樂吧?賴雅德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短暫的來說,的確如此,但是社會關係中的比較不是唯一的因素,習慣性是另一個影響因素。

也就是說,突然間改變一個人的財富確實會帶來快樂,但是一旦人們習慣了這樣的財富地位,這種快樂就消失了,而這段時間頂多數月或兩、三年。

上周出刊的「科學」期刊也提出一些關於財富與快樂關係的論文,其中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研究說,高收入通常被認為帶來好心情,但是這種想法多半是錯覺。

研究人員找來909名婦女,要他們紀錄下每天的活動和當天心情,這樣的紀錄持續一年,至於都找女性的原因,是研究還在初期階段,同質性的調查對象變數較少。

研究人員原本預期,年薪不到2萬美元的人,一年中會有32%的時間心情不好,比年薪在10萬美元以上的人還多,但是實際上,那些收入低的人,心情不好的時間只佔一年中的12%﹔2005年研究員找了另一組婦女做調查,這次不僅紀錄每天的整體情緒,而紀錄每個時刻的心情感受,結果發現,高收入與快樂的關係更不明顯。

研究負責人之一經濟學家克魯格還分析了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了解不同收入族群的人如何打發時間,結果發現,高薪的人比低薪的人花更多時間在工作,通勤,照顧小孩,購物,壓力也比較大。

報告說,「收入高於全體平均的人...幾乎不比其他人快樂,反而更容易感到壓力大,而且也不會花更多時間在自己真正享受的活動上。」

研究人員認為,收入帶來人生快樂滿足的效果被誇大。

另外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年薪10萬美元以上的人,花在看電視,看電影,閱讀等被動式享樂活動上的時間只有19.9%,年薪少於2萬美元的人花在這些活動上得時間則佔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re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